


您當前位置:中國菏澤網(wǎng) > 深度報道 > 正文
作者: 陳淑婭;李艷粉;武霈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5-11-03 17:36




十月的最后一天,秋意已深,在菏澤市圖書館,一股澎湃的暖流沖散了季節(jié)的清冷,點亮了無數(shù)顆童心對未來的希冀。第二十一屆菏澤市希望工程“認親會”結對儀式如期舉行。這不再是簡單的捐資助學儀式,而是跨越地域、超越血緣的親情匯聚,愛與希望的雙向奔赴。
一場持續(xù)21年的溫暖約定
“認親會”,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溫情與力量。它不是施與受的冰冷轉賬,而是“結對認親”、是“暖心見面”。自首屆舉辦以來,這場愛的馬拉松已經(jīng)奔跑了21年,累計幫助3400余名困境兒童。這不僅僅是數(shù)字的累加,更是三千四百多個被溫暖過的童年,三千四百多份被重新點燃的人生夢想。
今年的“認親”活動啟動于10月14日,名單發(fā)布后,愛心漣漪迅速向四面八方擴散。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與企業(yè)聞訊而動,踴躍參與。短短數(shù)日,101名困境兒童全部結對。
效率的背后,是這座城市的溫度與速度:連續(xù)多年奉獻愛心的劉蔚女士、馬海榮女士;慷慨解囊的菏澤城際公交有限公司、麥迪隆超市;默默捐款而不愿留名的“隱形好人”;更有愛心人士承諾與孩子結成“長期親戚”,讓這份關愛超越金錢,融入日常的陪伴與關懷……他們,共同構成了這片愛心星空中最璀璨的星系。
時光為這項活動鍍上厚重的質感。它從最初的助學濟困,一步步深化內涵,拓展外延,如今已成長為山東省希望工程事業(yè)和菏澤精神文明建設的亮麗名片。它像一棵參天大樹,年年歲歲,開枝散葉,為一代又一代孩子們遮風擋雨。當?shù)诙粚玫钠鞄迷俣葥P起,我們看到的,是一種深入城市骨髓的慈善基因的覺醒,是一種社會良知的集體共鳴。
那些點亮星光的“點燈人”
在這場愛的盛宴中,是一張張鮮活而動人的面孔,他們用最質樸的行動,詮釋著“人間大愛”的真諦。
“來,試一下這件衣服,看合不合身。”10月31日,在“認親會”現(xiàn)場,一位女士正溫柔地為一個孩子穿上嶄新的沖鋒衣。她就是馮林梨,一位遠在陜西創(chuàng)業(yè)的曹縣人。這是她第八次參與認親會,卻是第一次來到現(xiàn)場。
站在這里,她耳邊縈繞著熟悉的鄉(xiāng)音,眼前是孩子們純真的面孔,內心滿是“熱乎勁兒”?!啊蕽伞@兩個字,就像系在我心上的線。”她動情地說,“不管走多遠,一提起、一回來,總讓我覺得踏實又親近?!倍嗄甑漠愢l(xiāng)打拼,沒有割斷她對故土的眷戀。企業(yè)發(fā)展離不開社會的支持,她始終銘記“關注民生、傳遞溫暖”的初心。今年,她精心為101個孩子每人都訂購了一套沖鋒衣?!胺床讣亦l(xiāng)、幫助需要的人,是我們應盡的本分。家鄉(xiāng)把我養(yǎng)大,現(xiàn)在我有能力了,為家鄉(xiāng)的孩子遮遮寒、擋擋風,本就是該做的事?!睕]有華麗的辭藻,只有最純粹的情感,這是一個游子對故鄉(xiāng)最深沉的告白。
從愛心人士岳喜金身上,我們看到了愛的奇妙輪回?;顒蝇F(xiàn)場,她與受助孩子親切交流,還深情地寫了一封信,鼓勵他們樹立信念,錘煉意志。然而,當現(xiàn)場溫馨的畫面不斷涌現(xiàn),她回想起自己的過往,不禁潸然淚下。
“其實,我讀書的時候,也是被資助的孩子?!彼煅手莱隽诉@個埋藏心底的故事。曾經(jīng)的她,因家境貧寒,從中學到大學,都沐浴在愛心人士的援助之光下。那份雪中送炭的溫暖,在她心中埋下善的種子。如今,種子已長成大樹,她有能力為他人遮蔭?!艾F(xiàn)在我有能力了,希望把這份愛傳遞下去?!睆摹氨粓A夢”到“助夢人”,岳喜金的眼淚,是感恩的淚水,是傳承的誓言,她用自己的生命軌跡,完美詮釋了“傳遞溫暖”的活動內核。愛,在此刻完成了它最動人的閉環(huán)。
超越“一對一”:多元善舉匯成的暖流
本屆“認親會”的溫暖,不僅在于“一對一”的精準結對,更在于社會各界涌動出的形式多樣的愛心善舉,它們如涓涓細流,最終匯成愛的海洋。
菏澤城際公交有限公司在資助兩名兒童的同時,主動提供了活動的全程車輛服務,用滾動的車輪承載起孩子的希望之旅;李騰奉獻了充滿煙火氣的愛心午餐,讓孩子們的胃和心一同溫暖起來;季厚坤捐贈的書包,裝下的不僅是書本,更是對知識的渴望;邱云鵬為101名孩子每人準備的一件保暖內衣,抵御的是冬日的嚴寒,傳遞的卻是貼身的暖意……
這些點點滴滴的善行,已超越了簡單的物質資助,更是一種全方位的呵護與關懷。從行路到餐飲,從學習到保暖,社會的關愛無微不至地包裹著這些幼苗,讓他們能夠在一個更有安全感、更被珍視的環(huán)境中,茁壯成長。
暖流與淚光交織的瞬間
認親會現(xiàn)場,暖意融融。儀式結束,資助人與孩子相聚在一起,空氣仿佛都變得黏稠而溫馨。他們聊學習,說心愿,真摯的握手,會心的微笑,一句句暖心的叮囑,一聲聲愛的鼓勵……這些看似平常的場景,卻擁有直抵人心的力量。
不少資助人俯下身,與孩子們平視交流,那一刻,他們不是高高在上的施予者,而是可以信賴的“親人”。孩子們從最初的羞澀、拘謹,到漸漸展露笑顏,眼神中重新閃爍出屬于他們這個年齡的光彩。這不僅是資金的援助,更是精神的滋養(yǎng)與情感的療愈。
活動的意義,不止于當下的感動。結對儀式結束后,一系列精心安排的“感受城市”活動,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看向更廣闊世界的窗。
他們走進菏澤市圖書館,在書香墨海中感受知識的力量與文明的浩瀚;他們參觀冀魯豫邊區(qū)革命紀念館,在歷史的回響中感悟先輩的奮斗與今天幸福的來之不易;他們走進菏澤技師學院參與“紅領巾體驗”活動,在動手實踐中或許悄然埋下了未來職業(yè)理想的種子。
這一切,讓他們在游玩中了解了城市的歷史,真切地感悟到菏澤經(jīng)濟發(fā)展的脈搏。這趟城市之旅,是一次生動的課外教育,更是一次精神的賦能。它告訴孩子們:你們并未被遺忘在這個社會的角落,你們同樣是這座城市的主人,擁有無限可能的未來。
涓涓細流,終將匯成大海;點點星光,足以點亮銀河。第二十一屆菏澤市希望工程“認親會”落下帷幕,但它所點燃的希望之火,所傳遞的溫暖之光,必將長久地留在每一個參與者的心中。
在這里,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菏澤這座城市的愛心與擔當,更看到了一種良性循環(huán)的社會生態(tài)正在形成——受助者成為施助者,愛心如滾雪球般壯大;游子反哺桑梓,鄉(xiāng)情在奉獻中升華;企業(yè)踐行責任,商業(yè)文明與公益精神同頻共振。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。我們相信,在未來的無數(shù)個秋天,這場溫暖的“認親”都將繼續(xù)。
記者 陳淑婭 李艷粉 武霈
人民網(wǎng) 新華網(wǎng) 央視網(wǎng) 中國網(wǎng) 光明網(wǎng) 中國日報 中青網(wǎng) 求是網(wǎng) 山東網(wǎng) 魯網(wǎng)
菏澤市政府網(wǎng) 菏澤文明網(wǎng) 菏澤市紀檢監(jiān)察網(wǎng) 燈塔-菏澤黨建網(wǎng) 菏澤長安網(wǎng) 菏澤廣電網(wǎng) 菏澤市教育和體育局 菏澤市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
中國徐州網(wǎng) 連網(wǎng) 鹽城新聞網(wǎng) 宿遷網(wǎng) 中國淮安網(wǎng) 蚌埠新聞網(wǎng) 阜陽新聞網(wǎng) 淮北新聞網(wǎng) 拂曉新聞網(wǎng) 中國亳州網(wǎng)
舜網(wǎng) 青報網(wǎng) 聊城新聞網(wǎng) 德州新聞網(wǎng) 濱州網(wǎng) 東營網(wǎng) 水母網(wǎng) 中華泰山網(wǎng) 東方圣城網(wǎng) 瑯琊新聞網(wǎng)
魯公網(wǎng)安備 37172902372011號